《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學校美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東錢湖教育論壇美育圓桌會議期間,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按照《意見》提出“加強宣傳,凝聚共識,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學校美育發(fā)展的良好社會氛圍”的要求,就新形勢下如何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了廣泛討論,提出了美育建言。
從“舊時王謝堂前燕”到“飛入尋常百姓家”,近年來美育正迎來發(fā)展“加速度”。為更針對性地探討如何發(fā)揮“以美育人、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在東錢湖教育論壇美育圓桌會議上,與會嘉賓集思匯智,形成了東錢湖教育論壇專家學者關于加強和改進美育的建言,聚焦如何讓美育“落地生根”。
在圓桌嘉賓看來,學習繪畫、彈奏等皆是美育的重要形式,但不能將美育等同于“技藝特長”,要“化知為情、化甘為泉、化心為美”,將培養(yǎng)審美氣質視作美育的最高目標。
雖然美育正跑進“快車道”,但不可否認,近年來,學校藝術教育的諸多課程與教學仍停留于對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上,亟需深化學校藝術教育改革,以構建實現(xiàn)美育的全面育人價值與凸顯社會創(chuàng)新目的的藝術教育體系。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貴華認為,破解美育發(fā)展難題,要從課程落實、師資隊伍建設、資源規(guī)劃、機制評價等角度出發(fā),內外挖潛。北京史家小學人文科技部教學主任郭志濱作為一線教師,對此也深有體會。他認為,美育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把“外在表現(xiàn)的美”和孩子“內力的美”進行轉化,讓孩子熱愛美、創(chuàng)造美,這樣的美育教育才“未來可期”。
02 建立面向人人的“大美育觀”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的教育和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與日俱增,美育也不再是小眾群體的‘盛宴’,它應該更具備社會公共屬性,營造每個人都能接受美育涵養(yǎng)的氛圍?!比A茂集團董事局主席、東錢湖教育論壇創(chuàng)始人徐萬茂認為“美育無處不在”,美育的廣泛性決定了人人都有接受美育的能力,人人都有接受美育的權利。
《意見》提出,加強美育的社會資源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學校美育教學服務,如鼓勵學校與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合作開設美育課程。據(jù)了解,隨著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的開館,一系列“美育大師課”也會同步推出。該館的第一堂美育課由普利茲克獎評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原主任張永和作為首位開課講師,他帶領來自寧波多所學校的孩子感受建筑的“中西合璧”與“和而不同”。接下來,該館還將致力于開發(fā)線上線下美育課程及開展研學活動,把博物館打造成“社會美育大課堂”。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對全社會開放,就是希望通過大師作品的浸潤,在孩子們心中播下藝術的種子,進而發(fā)揮出博物館的社會美育功能?!痹谥袊穆?lián)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許江看來,社會美育是一個大課題,其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學校美育。
“多年來,學校美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主要表現(xiàn)為片面化、功利性?!敝袊逃龑W會常務副會長、東錢湖教育論壇秘書長楊念魯強調,“新時期,我們要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就是學校美育必須面向全體受教育者,其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br />
03 架構學科融合的“大美育課程”
一提到學校美育,很多人便把美育窄化為美術課、音樂課,部分教師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十分側重培養(yǎng)學生在藝術方面的技藝特長。不少專家表示,美育存在的領域或發(fā)生的范圍十分廣泛,它不單單指藝術美,還包括自然美、生活美、心靈美、科學美等諸多范疇。對此,他們建議,學校要把美育滲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致力于讓每個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得到提升。
“美育不是一門課,而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在學校美育中,藝術教育是主要途徑,包括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媒體藝術等方面的課程和活動?!敝醒朊佬g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教授余丁分析說,近年來,盡管學校藝術教育已經(jīng)從僅注重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到關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很多學校的美育仍然缺乏基于項目的藝術課程學習及深度學習的開展,并沒有真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他看來,加強美育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因此不能僅是依靠藝術教育來達成美育目標,而應該將美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之中。
《意見》也明確指出,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美育資源,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
楊念魯認為,當前學校美育的主要任務是擯棄功利性,構建貫通全學科的學校美育體系。而這樣的“大美育課程”需要在多方面發(fā)力:一是藝術教育要超越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并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二是從聚焦學生的表現(xiàn)力轉變到關注學生的思維力,讓美育課程從淺表走向深層;三是改變美育與其他學科割裂的現(xiàn)狀,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為重點,導入前沿學科和跨學科課程,如STEAM課程;四是提供多元化的美育課程,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在構建美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不能完全以國外的標準來衡量,我們要不斷挖掘新時代美育的內涵和價值,探索出一條自主發(fā)展之路。”許江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