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博弈中,其“國際化之路”的探索在學界更是見仁見智。立校近十五年的華茂外國語學校,在規(guī)模迅速擴大的態(tài)勢下,卻主動放慢腳步,踏上了以內涵為主導的教育國際化實踐之路,這在國內民辦學校中實屬走在前列。
民辦學校緣何要走“教育國際化之路”?美好愿景之下,地氣是否易接?“教”“學”兩面,“師”“生”雙方將受到怎樣的影響?華茂學校將如何完成這次內涵轉身?記者懷著與社會公眾和家長群體同樣的疑慮,以“純外行”角度,對學校關鍵崗位的老師和校領導進行了訪問,這些現身說法或許能為社會公眾和家長們散去疑云。
1、什么叫做“教育國際化”?和 “國際教育”有何不同?
所謂“教育國際化”就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下的國際間的教育合作與交流,就是用國際視野來把握和發(fā)展本國教育。教育國際化強調的是合作與交流,既有吸納也有輸出?!皣H教育”是指超越國家之上的全球范圍內的教育,或可以稱為世界教育。出國留學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敖逃龂H化”更強調的是相互學習,相互滲透,相互交融;而“國際教育”更強調的是學習吸納。
2、華茂推進教育國際化是基于什么考慮?
華茂推進教育國際化是基于踐行“承認差異,提供選擇,開發(fā)潛能,多元發(fā)展”的辦學理念的需要。辦學以來,華茂一直堅持自己的辦學理念,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多種智能的不同組合產生了個體間的不同差異和有別的發(fā)展?jié)撃?,因此,學校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來進行培養(yǎng)。走教育國際化發(fā)展道路可以為不適應參加高考的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多元發(fā)展空間,也可以為在國內升學的學生開闊視野。
3、目前國內基礎教育學校有哪些國際化辦學模式?華茂主要采用什么模式?
目前國內基礎教育學校國際化辦學主要是引進名校資源合作辦學和開設出國預備班把學生輸送到國外合作學校培養(yǎng)這兩種模式。華茂有自己獨特的模式,既不是純粹的引進也不是簡單地輸出,而是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學生多元選擇,為學生提供多種成長通道。在華茂,起點開始可以選擇通常的十二年一貫學制,也可以選擇國際幼兒園銜接IB國際課程,還可以選擇國民教育過渡班(雙語班)。隨著年段的上升,還可以在不同課程體系之間進行選擇。例如國民教育過渡班,既可以選擇IB課程選擇國際通道,也可以進入十二年一貫體系選擇國內通道。十二年一貫通道到了高中段,可以選擇國內高考,也可以選擇IB課程進入國外名校,還可以進入教育部備案的中加班雙文憑通道。華茂的國際辦學模式有別于國內其它進行國際化辦學模式的學校,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發(fā)展模式。這也是華茂最大的特色和亮點。
4、華茂在推進教育國際化的變革中如何處理好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關系?
華茂所提出的教育國際化不是簡單狹隘地將學生送出國門留學,而是大國際教育觀。是用自己的眼光審視國際教育,吸納國際教育的精華,保持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立足民族,學習世界。因此,注重培養(yǎng)每一位學生的中華文化素質,鍛造他們的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他們在國際交往中的文化自覺。這樣,我們的學生無論走到哪里,都有家國情懷,都是根植于中華文明的深厚土壤。同樣,培養(yǎng)學生走國內通道,也要他們具備國際視野,具有國際交往能力,充滿民族自信。我們沒有也不會將國際化與本土化截然分開。簡言之,在國際化的過程中,我們會充分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會通過走向國外的學生和來我校留學的國際留學生來傳播中華文明。
5、華茂如何為不同需求的家長和孩子們提供“可選擇”的教育?
答:“可選擇、多元化”是教育國際化的主要元素。從幼兒園到高中,華茂的培養(yǎng)方式是給學生提供選擇通道,讓學生獲得多元發(fā)展的空間。華茂注重抓好學生的基礎教育,從幼兒園、小學開始,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無論是文化課還是專業(yè)特長愛好,這就給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大的選擇空間。中學階段,我們因材施教,為各種不同潛質的學生提供了多元的發(fā)展通道。有實驗班、創(chuàng)新班,還有藝術班,這些是國內通道;還有IB課程班、中加雙文憑班,國外大學預科班,還有意向中的與國外名校合作的職高班等等。選擇不同通道的學生,學校會選派強師資陣容進行培養(yǎng),為他們走適合自己的不同通道提供幫助。而且學校的這些通道之間,學生還有自主選擇的空間,校內的各種通道之間互相開放,而不是互相封閉的。
6、在課程國際化與課程校本化建設中,華茂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展?
答:華茂在課程國際化與課程校本化建設方面采取了系列舉措。一是課程國際化的建設以國際部為龍頭進行點的實踐,整合相對成熟的中加班與韓國班的課程,以點帶面,努力讓國際課程理念和方式走出國際部,輻射與滲透到義教部與高中部。所以要走有華茂特色的國際教育化之路,現有的國際部的建設是重中之重。
二是建設具有國際視野和水準的師資隊伍。國際部的國際課程班的12名教師中,有7人為國內重點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學歷,部分老師有出國留學和出國培訓的經歷。國際部將和國外的合作辦學的學校加強進一步的合作,通過教師個人自修、學校培訓、國內進修和出國進修等途徑,形成一批覆蓋各學科的雙語教學骨干。
三是讓課程國際化經得起質量的檢驗。IB體系嚴謹、科學的評估體系,IB國際課程得到全球的認可。華茂國際部的IB項目,從課程設置到師資配備,都按照IB要求進行。IB項目學生要經過全球統(tǒng)一的考試,才能拿到國際文憑,被國際IB所認可。國際部其他項目的國際課程也要在如何保證教育質量下功夫,得到一些課程評估組織的認證,如ADVANCED組織的課程認證,將能保證國際部國際課程教育質量,也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四是尋求更高層次和教育質量較好的國外合作交流。目前,國際部和加拿大哥倫比亞私立中學合作,進行中加班項目;和韓國進行合作開展韓國班項目。另外,隨著華茂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和國外學校交往合作的增多,將會有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到華外國際部長期就讀。在這個過程中,與國外高水平、教育質量較高的學校合作,將對于華外國際部的國際課程建設起著促進作用。
7問:經過教育國際化之路后,華茂將呈現怎樣的辦學管理體系?這種管理體系的優(yōu)越性何在?
世界上各行各業(yè)中有沒有最完善的管理體系,完善的管理體系能否復制成功,這是管理學探討的話題。就華外而言,“制度大于總裁”的獨特管理機制,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條塊結合的管理體系,是經受了十五年辦學實踐檢驗的。當然,任何一個能取得最優(yōu)管理績效的管理體系,其內部,也是處在螺旋式上升的不斷完善中的。
8問:華茂是以什么樣的人力、財力、物力支持來推進和保障這場“教育國際化之路”的進行呢?
教育國際化,首先是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管理團隊和教師教育理念的教育國際化,就華茂人而言,是認同并真正理解、自覺實踐“十六字”辦學理念。這方面,既需要“頭腦風暴”,也需要“潤物無聲”。至于人、財、物三方面的保障,永遠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2012年成立朗文教材實施研究工作室、2013年成立校課程中心,下一步還將成立校特級教師工作室,并且學校為這些工作室、中心單位單獨編列了預算,這些都是切實的推進措施。2013學年,僅教師專業(yè)培訓與提升一項,編列的預算就達217萬,華外推進教育教育國際化的決心如何,由此可見一斑。
(摘自《華茂堂》2期,采訪:馮亮,受訪嘉賓:俞建祥李慶才 陳京波 柴柏青 唐海平 史舟 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