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老人”這字眼與你怎樣的印象,與我而言就是雙親。北方鄉(xiāng)音中“老人”的意思就是指父母,父親經(jīng)常感慨他有一個“好老人”。而“好老人”這詞我也耳熟能詳,兒時很多同齡伙伴因為各種家庭原因,無法按時交學費,以至于后來厭學逃學最后輟學,而我要幸運得多,諸如此類的事情從未發(fā)生過,父親還時不時候特意到學校與老師交流溝通,看似如今平常的事在三十年前實屬罕見。所以那時老師經(jīng)常會夸贊父親,說我有一位“好老人”,只不過當時并不覺得驕傲,反倒害臊得不行,把頭深藏在書縫里,怯生生地地望著父親,仿佛他是一個陌生人。
事實上,兒時從心理上從不覺得父母就是“老人”,因為老人在童年的心中應(yīng)該是溫和包容而慈祥的,父母的形象卻剛好相反,尤其是父親,高大得讓人敬畏,嚴厲得讓人害怕。小時候特別喜歡偷偷去爺爺奶奶家,暖暖的炕頭臥著軟綿綿的家貓,爺爺奶奶對我們幾個小孫子格外疼惜,櫥柜里總是放著留下的酸粥和烙餅。外婆外公從不吵架,每次去外婆家都能吃到好吃的面茶和麻花,外婆總會和媽媽一起做衣服和針線活,家里總會有香噴噴的白米飯和炒肉味,總之,一種特別迷人的味道會撲面而來,讓人一進門就能嗅到溫暖。所以感覺老人就是一種味道,一種溫暖的“老人味”。
成年后的我而言,老人不再僅僅是家人父母,更是一種精神,一個時代。初到甬城,我周末無事便到老人院去做義工,與一位年過八十的上將老紅軍結(jié)緣。待漸適水土,與一對同事老人結(jié)緣,二老待我如親,直至如今。平日不甚問候,但凡有喜事悲事,都會告知,他們常帶笑容,滿頭銀發(fā),一臉童真。成家立業(yè)后,父母公婆常亮紅燈,陪伴奔波之際耳濡目染,感受到老人的別樣喜悲。而立之后常感負重,每逢喪氣之際,身邊常有“老人”之貴,忘年之交,調(diào)皮、貧嘴、傾訴、哭泣,他們總能與我支撐,讓我感到無盡的力量,仿佛重回兒時的“老人味”……
老人節(jié),胡亂言語,聊寄相思。想念我那可親的老人們,祈愿天下老人安康!
寧波華外 高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