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也確實明白“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道理,所有贊美青春的話,都不如這一句來的有分量。
好幾年前,夢到過高考進場前沒帶準考證的自己,那種不知所措的焦慮感清晰而真實,透過夢境同樣煎熬著驚醒后的我,而彼時,我剛大學畢業(yè),懵懂的職場菜鳥,第二天正要為公司一場非常重要的產(chǎn)品發(fā)布會工作。時過經(jīng)年,要是再讓我做一次做同樣的夢,我希望和十八歲的自己坐下來,綠蟻新醅一壺酒,然后閑話生平,巴山夜語到天明。
青春總讓人念念不忘,因為它的美好、更因為它的短暫。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有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要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羅曼·羅蘭的這段話,我這樣理解,拋開標榜永遠十八歲和二十五歲的張揚個體,青春期是我們大部分人往后人生的模具,我們?nèi)松^、價值觀、世界觀的鍛煉場,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打一個不恰當?shù)谋扔?,青春恰如同太上老君的老君爐,孫悟空進去,爐火淬煉后有火眼金睛附體,方助他在西游路上神通大顯;倘若換做是天蓬進去,也許老君家晚餐桌上可以加道葷菜。
我喜歡青春里此間少年的我,擁有過最懵懂純真的愛情,也失去了最唏噓的緣分,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波瀾壯闊的快樂和黯然神傷的挫折,最后從青春里走出來,永遠走進了成年。
我更愛此次此刻現(xiàn)在的我,揮別錯的、相逢對的,懂得恰當?shù)木芙^與接受,慢慢用心體悟“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的境界,青春只是一段旅程,但它投桃報李,人生才是一場沒有課間的修行。
何以致青春,青春是我,青春如是我聞;何須致青春,青春路上,青春有我想要的我就好。
置業(yè)公司 潘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