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的愛是,雙人床,說不定誰都可以,陪你流浪……也許你的心是,單人房多了一個人就會,顯得緊張”。
“別說還有感覺,你我都知道我們只能忠于直覺,正因為欠缺所以總不懂拒絕,但又不再愿意為對方妥協(xié);別說還有感覺,你我都知道擁抱不代表親切,可能是害怕被拒絕,不敢直接,還是我們在等下一次機會,同樣皺著眉,卻有不同的滋味”。
王力宏在和莫文蔚合作《那可不一定》時評價她的唱腔就像絲綢一樣,給他驚喜,他用欣賞來聽莫文蔚的《愛》和《單人房雙人床》。
我也是,這首猶如游吟般的淺唱曲,用淡淡的痛來向你述說在愛與被愛里的無奈。擁抱如果不代表親切,我們害怕拒絕,所以不敢直接,一樣的皺眉,卻有不一樣的滋味。在愛里,如果對方的心是單人房,那我們是選擇擁擠著試圖進去躺在不屬于你的雙人床上,還是,轉(zhuǎn)身,關(guān)上那扇房門,反正我們已經(jīng),“學會很多說法,來掩飾不同的傷疤,因為我會想起你,我害怕面對自己,我的意志,總被寂寞吞噬,因為你總會提醒,過去總不會過去,有種真愛不是我的”
這是無奈到極致的一段表達,多少愛情最后都是“沒結(jié)果的花”,我們學不了林黛玉,背把鋤頭就去葬花,因為那根本于事無補,你命該流盡眼淚而死就該這樣。所以我們最初美好的愛情往往只剩下了千絲萬縷“未完成的牽掛”。
莫文蔚用金屬質(zhì)的沙啞唱出了多少人無奈的傷痛,特別是唱到“假如我不曾愛你,我不會失去自己,想念的刺,釘住我的位置,因為你總會提醒,盡管我得到世界,有些幸福不是我的”,這時那種無力回天的惆悵被極致的渲染,揮之不去,沒有用煽情的詞語卻達到了煽情的頂峰。
“離開的時候,只聽見沉默,除了沉默我還能怎么做選擇”
“別對我抱歉,別總覺得對我虧欠,現(xiàn)在他在你的身邊,就對他好一點”
“不要再讓你們的愛,敗給了時間,既然遇見了永遠,就不要說再見,不要再讓你們的愛,輸給了永遠,我們曾經(jīng)過那么多考驗,最后還是回到了原點”
第一次看到那句“現(xiàn)在他在你的身邊,就對他好一點”中的“他”時,還以為是同性題材,后來理清楚這段三角戀是兩個要好的女朋友和一個男孩子的愛情糾葛。蔡健雅和孫燕姿都各自扮演了退出者的角色,又仿佛變成兩段并行的三角戀,頗有劉若英《成全》里的味道,但明顯這首更蕩氣回腸。
“我應該就走開,就算感情還在……忘了曾有過的片段,這是屬于你們的未來”
這首歌MV的開頭是蔡健雅和孫燕姿在化妝間的一段對話,蔡健雅問:“如果我們同時愛上一個人,你會怎么辦?”孫燕姿回答:“我覺得我不會說,我寧愿自己一個人痛苦,也不希望三個人在那邊煩這些事情……我會在家大哭”,就如歌里所唱的“我應該就走開,對他不再依賴”,她們兩個都選擇會離開,逼自己不要有什么設(shè)想。仔細想想這類題材的歌也大都是退出者成全了好朋友后用來宣泄自己感情,孫燕姿另外一首《我也很想他》就與這首異曲同工。
也許在愛情和友情中做選擇已經(jīng)成了現(xiàn)代社會里不可忽視的潛在情傷來源。無奈的選擇更多時候來自于自身的無能為力,選擇無奈,也許是彷徨后的痛的領(lǐng)悟。如果可以舔干凈自己的傷口,勇敢的讓往事變成云煙,或者把所有的痛與撕心裂肺當作一杯傷心的醉人的酒,一飲而盡,總比在傷口上撒鹽要來的放松。
那不如來舞一段忘情的探戈吧,在平靜的釋放中,出離傷痕是傷痛的最高境界,同時可以讓自己百毒不侵?!拔也皇悄愕奶焓梗乙膊欢愕奶焯?,當月光變成你的目光,我不看你過往”。
(置業(yè)公司 潘紅)